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援军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还用陈颂那辆破车子,又买了点东西,攒了一辆可以负重四五百斤的平板儿三轮车出来。

    这一下更了不得了,孙五福的人马算是有趁手的运输工具了。

    正所谓,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。

    过去孙五福他们只能十个人当仨人用,这下有了能攒车的刘洋真的是完全不同了,他们十个人又变成了京城的十个人了。

    那干起活儿来还不是嗷嗷的?

    所以还别看废品回收公司的场地还没装修好呢,可这帮子人真就是靠着零零碎碎的干着,直接迈入盈利期了。

    这一天下来至少弄个十五六个电器,三十八九件大家具的,零七八碎的东西无数。

    尽管大多为家庭闲置品,比如地毯、塑料瓶、废弃的电子产品,但架不住数量多啊。

    而且日本人什么好东西都不心疼的往外白扔,就像许多人家没开包装的礼物,都看都不看让人拿走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天的收获也是不老少的钱,很多生活里用得上的,实用性的东西也不用他们买了。

    没怎么费劲就能覆盖这些人的生存成本,创造盈利了。

    如今愁的是东西多了没地儿安放啊,否则要甩开膀子折腾这些洋落儿,一天真就能靠白捡,捡出上百万円的净利润来呢。

    这说明什么?

    只能说日本人是真的太富啦。

    也说明宁卫民的眼光好。

    这废品回收的行当门槛虽低,说出来也丢人,但在当代日本是真的大有可为的行当。

    那都不是砂砾里淘金了,而是大街上稳拿把攥的捡钱啊。

    但话说回来了,即便是如此,对于宁卫民来说,这也仍然不是刘洋和陈颂的全部价值。

    别忘了,他们还有他们的人脉呢。

    留学生也是自成一个圈子,谁的人品好,谁的人品差,谁可交,谁操蛋,在这个圈子里自然会有口碑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刘洋和陈颂还成了替宁卫民挖掘人才的猎头了。

    像他们嘴里念叨过的哪个人品厚道的沪海人褚浩然,就是一个值得培养优秀的人才。

    在他们的介绍下,宁卫民和这位曾经的报社编辑接触了两次,发现确实是个富有热情,为人仗义的大好人,而且在出版刊物方面经验丰富,颇有才干。

    便决定出月薪四十万円,把人给挖到手,放到《雾周刊》编辑部里去实习了。

    对宁卫民来说,这个媒体日后要发挥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重任的,怎么可能完全让日本人负责?

    褚浩然这样的人正是他所需要的,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啊。

    以后起码要把他放在副主编的位置上,以免让这本刊物的思想路线跑偏。

    更何况褚浩然在东京帮助大陆内地的老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
    除了工作方面,入管局手续,还有入学方面,他的经验也都比较丰富,而这些同样对宁卫民有用。

    不为别的,就因为10月国庆节一过,就有两个《红楼梦》电视剧剧组的演员来日本留学,也算是投奔宁卫民来了。

    其一是那个爱上了国内词曲作者苏悦,为了追随爱情,抛下一切,跑到东京来的安文——晴雯的扮演者。

    其二是剧中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的扮演者——张丽玲。

    这都是上一次剧组来日本做推广的时候,宁卫民许下的愿,现在到了还愿的时候了,他自然不能说话不算。

    要是过去,为这两个姑娘安排入学,打工,住处,这些琐碎事儿全得宁卫民一人来干,现在有了褚浩然,他当然就轻松了,只管出钱,请客,接待一下就好。

    其他的全是褚浩然的事儿了。

    不能不说,对于出国的人来说,身边有老乡还就是和没老乡不一样啊。

    宁卫民由衷的为自己不再是光杆司令的日子感到幸福。

    像这种自己只要动动嘴,就有别人愿意为自己奔忙的日子,真好。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