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1章 收降捻子-《1850再造中华》
第(1/3)页
谈到捻子,温绍原说道:“捻子主要活跃在淮河以北,我对哪里并不熟悉。不过,捻子人员冗杂,狡诈反复,若要招降他们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”
杨田却笑了笑,说道:“北屏,捻子虽然冗杂,却有好有坏。我经略苏北时,便与捻军首领张乐行搭上了线。此番,我领军西征,派人招抚张乐行。
“此公已有回音,愿加入革命军。他正带兵南下,准备与我并肩作战,共同对付胜保、苗沛霖。”
温绍原眼前一亮,说道:“如此甚好。有捻子在淮北响应,胜保和苗沛霖一定会乱了阵脚。只是,张乐行一向自视甚高。他肯归降师长,真是可喜可贺!”
杨田大笑,说道:“皇上自去年始,就开始派人劝降张乐行。我中华帝国朝气蓬勃,有统一中国之潜力。张乐行也是个明白事理之人,岂会不知好歹?此中原委,不妨向你叙述一二。”
原来,自从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,皖北太平军便势力衰颓。捻军与太平军算是盟友关系,太平军势衰,捻军唇亡齿寒,也跟着倒霉起来。
杨烜建号称帝后,集中精力经营东南沿海,无暇顾及皖北。皖北的太平军,原由??王胡以晄统领。那时,杨烜便派人招抚张乐行。张乐行雄霸一方,自视甚高,仍然提出“听封不听调”。
所谓“听封不听调”,就是说愿意接受帝国的官职,但不受帝国的节制,也不服从革命军的调遣。这对杨烜来说,自然是不能接受的。
去年,胡以晄病死,麾下太平军悉数开往江西九江,加强九江防务。捻军失去太平军的掩护,受到清军的重点打击,连战皆北。而中华帝国各项事业走上正轨,民心所向,张乐行后悔不迭。
西征前,杨烜再次派人招降张乐行。使者名叫陈明德,是情报局的王牌特工,曾在天京事变中立下过大功。
陈明德轻车简从,只带了两名随从,穿越重重险阻,来到捻军的大本营雉河集。
雉河集位于安徽颍州府亳州境内,地处淮北平原西北部,以砂礓地居多,水旱灾害频发。雉河集的北面,有一条名叫鸿沟的小河。
鸿沟是亳州、宿州的界河,也是芦盐和淮盐两个盐区的分界线。清朝盐政规定,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盐区,某一产区的盐只能在固定的地区出卖,到了另外地区,便算私盐,贩运私盐便是重罪。
鸿沟恰好位于两个盐区的交界线上,沟北吃芦盐,沟南吃淮盐。淮盐价贵味苦,芦盐价廉物美,便宜一半以上。
这种人为制造的弊政,肥了少数盐商,苦了广大百姓。为此,淮盐区的百姓,为了吃到物美价廉的芦盐,就得铤而走险贩运私盐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