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为了实现战略性绕后突袭的战术,梁达命全军走山路行军。 谁也不敢保证,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抵达预计位置。 也就是说,不仅辽军不知梁达的动向,哪怕就连卫渊,也不可能时刻保证获知梁达的具体方位在何处。 “照这样强度的攻城,至多五日左右,我军伤亡只怕又会增加两三万人。” “在此期间,倘若敌军看出端倪,出城围剿我军,我军,岂不如粘板上的鱼肉?” “徐将军昨日传来的战报,这几日,他们守城也很艰难,倘若临漳城被破,卫帅的所有谋划,都将化作无用功。” “卫帅,您乃是三军主帅,不如暂且离开相州,返回汤阴指挥全局,由末将率领全军继续攻城?” 萧逾明建议性说道。 卫渊却摇头道:“不可!” “本帅一旦离开相州,耶律仁先必然会猜到我军内部空虚,届时,我军驻扎的此地,就会成为死地。” 萧逾明唉声叹气,“梁达行军的速度太慢了,他行军不是一向都很快吗?怎么到了这节骨眼上,却慢的跟乌龟一样?” 站在大局观上考虑,倘若梁达没有在指定时间,抵达预定位置,那么整个全盘,都有倾覆的危险。 说到底,还是大周军队的单兵素质太差了。 但凡能够与辽军形成正比,比如,野战时,一名周军将士冒死可以与一名辽兵同归于尽。 那么,这场战役,就有得打。 只是现在呢? 必须要用绝对优势的兵力,才能与辽军展开决战。 此刻,卫渊暗自发誓,待此战结束,必须要抓紧训练大周的将士。 不说一对一不输,最起码也得二对一吧? 可现在,野战的数据,告知卫渊,想要杀死一名辽兵,大周必须出动三个人为代价。 萧逾明看到此时一脸沉默的卫渊,心里不由得着急起来,眉头深深皱起。 就连沈青也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。 萧逾明乃是儒将,平日里最是能沉得住气。 但现在,局势已经严峻到一定得程度。 萧逾明心中岂能不急? 犹豫片刻之后,卫渊当即下令, “派斥候千里加急告知梁达,务必要于五月二十五日之前,向耶律信先发起总攻。” 五月二十日。 已经抵达内黄一带的梁达接到斥候送来的军令,一脸严峻。 自从他领兵以来,无时无刻都在赶路。 但山路太难走了。 若是走官道,难免会被辽军发现踪迹。 既要保证四十万大军不被辽军发现,还要保证能够在已经定好的确切时日里,对辽军发动一次突袭总攻。 对梁达来说,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 此时,内黄官道上。 梁达看向身边的传令官,开口道:“传令!” 下一刻,上百名传令官,依次一字排开,奔行全军, “梁将军有令” “梁将军有令” “.” 这时,梁达大声道:“将士们,卫帅说了,要让我们在三日内,抵达辽军主力身后。” “能否痛击辽军,收复失地,为我大周那些死难的百姓报仇雪恨,一雪前耻,就看此战!” “放下一切辎重,不惜一切代价,在卫帅指定时日之前,向辽军发起总攻!” “马跑死了,人下马接着跑,人跑昏了,身边的袍泽兄弟,将吃食和水扔给跑不动的将士。” 说到这里,梁达调转马头,亲自握住大纛,一马当先,朝着临漳的方向挺进, “大周的勇士们,紧随本将军,紧随大纛,冲锋!” 在传令官将梁达下达的军令告知全军之后。 所有的将士,将一切辎重都扔在了地上,只留着甲胄、兵刃,他们甚至连大铁锅都给扔了。 无论是怎样的急行军,火头兵的那口大铁锅,是万万不能丢弃,除非到了背水一战的程度。 因为一旦丢了锅,就意味着,全军将士身上的口粮,只能坚持几日,而在这几日的时间里,他们必须要战胜敌军,否则,就算是饿,也能将人给活活饿死。 (本章完)